【2022智慧財產國際研討會】—第二場次:美國專利訴訟(Patent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)

主講人:

(1) Mr. Gary Ma, Resident Managing Partner, Finnegan, Henderson, Farabow, Garrett & Dunner, LLP

(2)  Mr. Cory Bell, Partner, Finnegan, Henderson, Farabow, Garrett & Dunner, LLP

紀錄:楊承翰 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四年級

內容: ​ ​ ​ ​ ​

        證據開示是專利訴訟中最花錢費力的一個步驟,在美國,證據開示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到每一個案件的終極事實;而臺灣的系統則是想從中找到一個平衡,而非耗盡心力找到一個絕對的事實。廣義的證據又分為內部證據及外部證據,前項種類中以專利項本身、專利書和證據三項最為重要;後項種類則包括字典、論文等。為了要盡可能地蒐集證據,司法機關嚴格保護敏感資訊,對於敏感資訊的外流也有相當嚴重的懲罰,當事人們也確實因此願意提供更多證據。在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的規範,舉例來說,某些地方會規定當事人雙方要事先提供主張內容,因為雙方可能會就某些用詞有所爭執,同時也是為了讓雙方有時間準備攻防。這些因地制宜的額外規範,設立的主要是為了使程序進行能更加有效率及順暢。另外,由於蒐集證據的過程中也很有可能涉及訴外第三方,除了前述之機密保護措施,法院亦要盡量縮減第三方的負擔。對於主張之提出也有嚴格的期限,若超過時間且未有正當理由,則不能補充或修改。

        PTAB和地方法院都採用飛利浦判準,其針對專利範圍之解釋提供了依準,且以淺顯易懂的語彙描述專利申請書,提供具備高易讀性的標準解釋。案件開始後,原告要更具體地說明其專利項,被告則要提供文件來回應初步規則。若原告未於一開始完全揭露,則被告易處於劣勢,對其先前技術的掌握也會不確定。接下來,雙方知道主張內容後即進到溝通階段。在此階段,雙方將在訴訟前舉行馬克曼聽證會,在聽證會上雙方將於關鍵辭彙的定義上達成共識,且很多法院會首先查看雙方於聽證會中認定的這些辭彙。

        除了實體證據之蒐集外,專家證人和律師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。專家證人的身分雖未明訂必須是實務工作者或學者,但揀選標準有一定的規定,例如:至少要擁有該領域普通水準的技能。除了在特定領域的技能衡量外,挑選專家證人時還要注意許多其他因素,例如:其過去曾撰寫過的論文、法院所支付的酬勞等。專家證人的酬勞量酌要參考很多因素,像是補償其於參審期間所損失的金錢、其所提供的報告的報酬、參加審判前的會議的時間等,但若是酬勞太高,證詞的可信度也可能降低,故應審慎斟酌。另外,由於專家證人是外部證據,故在專家證人的利用上還有採證考量,故在特定詞彙的定義時,通常不會參考專家證人的意見,很多時候專家證人也不見得會出庭作證。

        至於PTAB中設置的法官皆有相關技術背景,故有守門人之功能,在一般法院中可能會聘請的技術顧問(不同於專家證人),在PTAB法庭上也不會看到。通常地方法院的法官會要求技術教學,此時兩造或其他專家都可以為其進行教學。不同法官在技術教學上也會有自己的流程,因此整體耗時幾小時到一天都有可能。在需要法官裁定有效或無效的狀況時,若法官還不熟悉專利判定,這時也需要專家來為法官解釋。另外亦有獨任法官審理(Bench Trial)的制度,此制度值得讚許之處在於,其相較於陪審團審判來得有效率得多。在智財案件中,陪審團可以直接進行詰問,當事人雙方也可以藉陪審團之詰問結果尋得保障。同時,陪審團亦可提供問題給法官。在陪審團缺乏相關領域的能力或技術時,也常改以PTAB程序進行,此即為地方法院與PTAB的互補。

 ​ ​ ​ ​

與談人:

(1) 蔡惠如庭長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

(2) 張哲倫合夥律師 理律法律事務所

內容: 

        臺灣在專利紛爭審理的程序上雖然有部分與美國的制度相似,但許多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舉例來說,在臺灣,因為原告要自行蒐證,故蒐證的難度非常高;以及由於科技相關的涉訴技術常常在國際間流通,實質證據難以取得,故原告對於侵權的種類也往往難以定義,在某些狀況下甚至也主張困難。

 

 

主講人簡介

姓名:Gary Ma

簡介:Gary, managing partner of Finnegan’s Taipei office, specializes in finding ways to solve clients’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blems in the most effective and cost-efficient manner possible. Named by 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 as a leader in patent litigation and transactions in Taiwan, as well as a top IP strategist, he represents well-known, multi-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mall, startup companies alike.

姓名:Cory Bell

簡介:Cory focuses on post-grant practice, patent prosecution management, client counseling, and litig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computer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ies. He works with emerging and high-technology companies in various electrical sciences, including computer hardware and architecture, software, robotics,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, communication networks, and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.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與談人簡介

姓名:蔡惠如

現職: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庭長

學歷:

1.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「2013 CASRIP Patent and IP Law Summer Institute」結業(2013.7-2013.8、2014.7)
2.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組博士(2006)
3. Master of Law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, UIC John Marshall Law School(2004)
4.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商法組法學碩士(1995)
5.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財經法組法學學士(1993)

經歷:

1.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庭長(2014.9-2016.8、2018.8 迄今)
2.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法官(2008.7 迄今)
3.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調辦事法官兼任副廳長(2016.9-2018.8)
4.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訪問法官(2011.6-2011.7)
5.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調辦事法官(2007.4-2008.6)
6.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法官(1996.12-2008.6)

姓名:張哲倫

現職:

1. 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

2.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兼任助理教授

學歷:

1. 美國伊利諾大學法學碩士(2005)
2. 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碩士(1998,原中興法商)
3. 國立臺北大學法學學士(1995,原中興法商)

經歷:專利師公會秘書長(2014)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篇文章著作權歸屬撰稿人,其內容與見解不代表智慧財產局